2月20日,在玛纳斯县旅游协会培训班上,宣讲人员围绕“玛河、凤凰、碧玉”三大文化,“碧玉之都”、“国家湿地公园”、“国家森林公园”、“葡萄酒庄”四张名片,推介玛纳斯旅游业品牌。
玛纳斯碧玉质地细腻,色彩碧绿通透,品相庄重大气,硬度、韧度较高,可加工性好,历来是我国玉雕行业理想的原材料,被誉为四大名玉之一,素有“金版玉底”的美称。
近年来,随着珠宝玉器市场收藏热的兴起,作为软玉家族里的名贵品种——玛纳斯碧玉,受到越来越多玉石收藏爱好者的青睐。该县碧玉经销商也如雨后春笋般遍布各处,达200多家。
为了打响“碧玉”这张城市,2009年,玛纳斯、提出,全力打造玛纳斯碧玉产业,并作为该县特色产业的龙头。同时,确定了“天山金凤凰、碧玉玛纳斯”的城市形象定位。2011年,玛纳斯县成功获得“碧玉之都”的称号。目前,该县已拥有两个初具规模的碧玉市场,每年的碧玉销量在200至300吨,年产值达300多亿元。
2012年10月,玛纳斯又启动了中华碧玉园建设项默总投资16亿元,占地2000余亩,主题园区536亩,总商业面积超过30万平方米。
碧玉市场分玉器批发大卖场、精品玉器街、大型玉器展销、大师坊、名人坊等十大玉器市场,将代表新疆玉石、珠宝商业形态,成为继四大玉器市场之后,又一旗舰航母。
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处在世界候鸟迁徙“3号线”上,每年春秋两季,都有天鹅、绿头雁、蓑羽鹤、大雁、白鹭、鹈鹕等鸟类经过湿地南北迁徙,众多珍稀野生动植物在湿地内繁衍生息。为了保护湿地,2008年,该县启动了退耕退牧还湿工作,对属于湿地保护区范围内的耕地进行返租,鼓励农户退出耕地保护生态。目前,已有8000多亩耕地实施了退耕还湿。如今,这里成了候鸟的天堂,有国家一、二级保护动物15种,每年在此越冬的大天鹅有100多只,灰鹤、蓑羽鹤有500余只。
2010年,总投资3. 7亿元的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项目拉开帷幕。项目以玛纳斯河、塔西河及周边的万亩湖泊、万亩红柳滩、万亩芦苇荡、万亩水草等独具特色的湿地景观为依托,打造“国家湿地公园”城市新名片。
玛纳斯还以平原林场万亩林地和塔西河河谷万亩天然林为基础,打造“国家森林公园”。同时,建设工厂化育苗基地、花卉苗木研发中心、花木交易信息中心、现代化大型花木批发市场等七个重点工程,形成集花木种植、销售、科研、旅游观光等于一体的原生态园林休闲度假区。
目前,走进国家森林公园,黄菠萝、核桃楸、夏橡、疣枝桦、樟子松等大规格珍稀树种绿树成荫、郁郁丛丛,为城乡居民提供游憩、休闲、观赏、游乐、运动等多种活动空间,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森林公园,并形成独具特色的绿色生态景观,使城乡居民“看到绿色、闻到花香、听到鸟鸣”。
“优质酿酒葡萄之乡”是玛纳斯另一张金字招牌。依托工农业旅游示范点——中信国安酒业和7万亩酿酒葡萄种植基地,打造“葡萄酒庄城市”新名片,着力发展工业旅游。游客通过对各种葡萄品种进行感官上的认识,对中信国安葡萄酒业有限公司储酒车间、灌装车间、酒窖、酒吧等实地的观光,品尝中信国安葡萄美酒,感受“葡萄美酒夜光杯”的意境。
在过去的2013年,玛纳斯启动文化旅游发展规划编制,成功举办自治区第五届碧玉文化旅游节、首届林博会等大型节会活动,以“四张名片”为主体,“赏碧玉”、“游湿地”、“观天鹅”、“品美酒” 成为玛纳斯游的特色品牌。全年接待游客157万人次,实现旅游收入10.3亿元,分别增长28.4%、63.1%。
今年玛纳斯将打响旅游业品牌。支持日发集团整合开发南部山区旅游资源,规划建设塔西河国家森林公园、玛纳斯河谷景区和团庄子村旅游综合体。深入开发沙漠养生、摄影、汽摩越野赛等沙漠旅游业态,开展国家沙漠公园申创工作。启动大佛寺民俗文化产业园规划建设。做好中华碧玉园创建国家4A景区工作,建成并开放游客集散中心、综合碧玉商城。举办首届月季花节,继续办好传统节庆活动。主动承接葡萄酒协会年会系列活动。加强与疆内外旅行社合作,打造精品旅游线路,不断提升“赏碧玉”、“游湿地”、“观天鹅”、“品美酒”特色旅游品牌影响力。